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怿 通讯员 庞世乾 巴丽蒙
为了让密封填料的寿命从5天延长至150天以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采油工人张春荣用了近7年时间,研制成功柱塞式注水泵自冷式填料函总成。
【资料图】
记者从中石化获悉,日前该集团公司在胜利油田举办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在职工创新成果展环节,这一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张春荣介绍,柱塞泵是油田注水过程中的主要设备,通过泵内柱塞的往复运动给液体增压。由于工作压力高、温度高、矿化度高的特性,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这项成果有效解决了柱塞泵液力端维修强度大、填料寿命短的难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了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目前已在油田转化应用100余套,创效300余万元。”
当天,共有来自中国石化石油开发、炼化和石油工程等板块的10项成果被集中展示,被与会者称为“一场一线职工创新的盛宴,既能欣赏,也可以分享”。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石化将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作为深化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先后培育产生21个国家级工作室、121个省级工作室、137个中国石化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119个市级工作室和8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04名全国技术能手。
胜利油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油田坚持“生产的难点就是创新的起点,一线的需求就是创新的追求”的理念,采取“一线职工出题、基层领导点题、油田业务部门命题”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征集生产难题2890个,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引导职工创新向解决一线生产难题聚焦。
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一线职工最熟悉生产流程,最易于发现问题,让广大职工主动拥抱创新、积极投身创新,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中增知识、长本领,加快锻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石化产业工人队伍。
展区内,由广东石油仓储分公司黄埔油库作业班班长赵何东发明的“收集器与浮油收集设备”也被参会人员围得水泄不通。
“从我当班第一天起,就深深体会到作业现场余油收集的各种狼狈。”赵何东回忆,几百米的码头输油管线在余油回收时,通常需要4个壮汉,抬着300多斤的移动泵到现场操作,隔油池水面的浮油,则需要油库工人猫着腰,用铲子一点一点地撇捞。
第一次接触手持稳定器时,给了他灵感。经过反复研究和模型测试,终于发明出了浮油收集设备和浮油收集器,提升了水面浮油回收处置效率,可在第一时间降低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危害,每年节省危废处理费用和人工成本125万元。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