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医疗器械采购控费全国铺开,如何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 2023-05-15 10:41:3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保持稳中求进,逆势前行,产业规模和热度持续高增长。据相关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约达1.3万亿元,增速12%左右。2022年1月-11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4441.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突破3万家,经营企业数量突破110万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发展质量稳步创新高,展现强大韧性,中国已经成为公认的未来将会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市场。5月14日,在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天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立医院已经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案例丰富多彩,但精细管理依旧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方面。

“如此,企业也可以深入的分析医院的需求,主动解决医院的难题。这也意味着后续加强医企协同成为一大趋势。医企协同需要双方结合各自的优势条件,共同提升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创新水平。”李天庆强调。


(资料图)

医疗控费使小型供应商出局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公立医院预算减少了6.57亿元,相比2021年降低了8.96%。这也意味着,全国各地公立医院要申请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就必须全面缩减预算,医院在成本控制上往后压力肯定越来越大。

在医疗控费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例如,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方面,要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通知》明确,本次中央财政要大力支持公立医院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在院内耗材控费方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加强全流程成本控制,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

这也就意味着,2023年在推进全国公立医院控费方面,尤其是在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院内使用控费,以及医疗设备采购全面预算制、严禁举债配置方面,中央不仅仅是在顶层设计层面下发政策,更是拿出真金白金来全面支持公立医院改革。

实际上,在绩效考核指引之下,公立医院耗材成本控制将更加严格。当前,医改政策整体的导向也是引导公立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在院内耗材控费方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加强全流程成本控制,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2023年这一政策是这种思路的延续,通过拿出更多的支持资金去引导各大医院在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院内使用控费上精耕细作,以此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除了预算绩效管理外,其实随着集采的推进、全国统一医保平台的建成,DRG/DIP等控费政策的相继落地,倒逼医院针对医用耗材进行精准控费。对医院而言,医院为降低高值耗材的使用成本,将更倾向于选择高性价比的供应商,部分中小型供应商将在这轮调整中淘汰出局。

“首先,医院以医疗为主,需要解决什么患者该用什么办法治疗什么疾病的问题。实际上,在当年支架带量采购后,我们就提出了选用的产品要以保证医疗质量为前提;同时,医院需要优化临床路径服务流程,控制各个环节的费用;此外,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保证患者在这里面得到最好的服务。”李天庆说,不仅如此,由于医用耗材作为医院运行中的巨大运营成本,其中的耗材选择、存储、配送、供应等供应链环节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成本。在保证医用耗材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医院的盈利,医院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落实耗材精细化管理。

实际上,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医疗器械采购控费全国铺开的重要方针之下,具有创新实力的国产设备的优势也将逐渐凸显,优质的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将迎来发展良机。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医院要严格筛选医用耗材供应商,以符合医院高质量发展严控耗材控费的诉求。”李天庆强调,在这轮医保控费的调整中,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建立“一站式医院管理平台”:一是要健全高水平品控机制,降低医疗风险和客诉率;二是要健全高水平供应机制,要确保医院合作的供应商按院内需求生产、保证供应端准时足量供应;三是要健全高水平控费机制一站式集成采购,确保整体费用下调,实现院内“集采”控费。基于这三点,也是医院选用医用耗材供应商的标准及诉求。

头部国产优质企业迎发展良机

也正是由于医院和药店等终端对流通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服务能力对于流通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布局,满足国内市场对品质升级的需求,也成为一大关键。

国药器械烟台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邢晓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从医药流通方面来看,基于当前的市场需求,医院和药店等终端对流通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供应链服务能力对于流通企业至关重要。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医用敷料行业)可以按原材料供应和生产、销售拆解为上中下游行业。医药流通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主要负责将产品销售至药店、医院等终端,这就意味着医药流通企业是最接近消费者,对消费者需求最敏感,也能为消费者倒逼上游生产商带来更多更先进产品,造福消费者的一个角色。

“总体来讲,当前阶段对于医疗器械行业而言,因为两票制传导还需要一个过程,流通企业数量依旧庞大,小型县市级企业占多数。但我们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随着国家近年来颁布政策持续引导,规范流通企业秩序,提升行业集中度,包括国药集团在内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将加快收购小型区域企业,以形成更好的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在国家对医药流通企业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政策有利于大型流通企业发展。”邢晓东说。

当然,企业也需要找准竞争方向,做好提前布局。其中,网点布局是当前医药流通企业完成体量跃迁的“兵家必争之地”,流通企业利用网点优势可以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拓展业务规模,促进区域市场经营品种结构的调整。

“在这种行业环境下,未来肯定是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较量。而医药流通企业最终考验的将是供应链能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肯定是要更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邢晓东指出,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以医用敷料产品为例,就会选择奥美医疗这样的业内头部企业进行合作,这类企业已经形成了从初级原料到深加工、包装、灭菌、检测等贯穿所有生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具备业内领先的自动化、规模化生产优势,以便双方做好强强联合,将销售范围快速覆盖全国市场,提升中间流通效益,最终使得更好更优秀的产品以更经济的价格更快的流通效率抵达消费者。

根据公开资料,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且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国内医用敷料行业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达259亿元,同比增长42.31%,预计2027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将达到979亿元。

“奥美医疗长期以来对产品品质的把控能力,并不断在生产制造能力上迭代升级,很多产品交付时甚至远超客户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这也给奥美医疗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机会。”奥美医疗董事长崔金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高端医用敷料市场由国外企业主导,技术壁垒较高。奥美医疗计划开发功能性敷料产品,力争3年打好基础,5年建立规模,8年做到行业领先地位,带领中国功能性敷料行业开启与欧美并跑的全新时代。

“未来国际和国内市场并驾齐驱,当下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奥美医疗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崔金海介绍,具体而言:一是,在生产工艺上持续精进,更多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二是,在产品制造工艺与设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三是,在人才储备和管理改革上,立志向更高规格的专业化发展。

对于国产医用耗材供应商而言,当下完整产业链优势,贴近市场需求,持续为医疗机构与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多元的医疗器械产品与健康护理产品,积极践行并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已成为趋势。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